【车讯网 报道】我认为,从保山到龙陵之间的滇缅公路,是最为精彩的一段。不仅因为沿途风景很漂亮,更是因为阻挡日军进攻的惠通桥,让中国远征军吃尽苦头的松山,都在这段路上。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、《滇西1944》所讲述的故事,就发生这一带。
保山到龙陵,有滇缅公路、杭瑞高速公路和320国道。高速路和国道离着没多远,其中国道的里程约为108公里;滇缅公路离它俩比较远,途经水长乡、惠通桥和松山,曾教授在1941年的记录是169.8公里,我在2015年的行车距离是158公里。
第一段:从保山市到水长乡
驶出保山市区,人烟仍然比较密集,320国道沿线的村子,一个连着一个。8公里之后,保山坝子走完,开始上坡,随后来到大官市,此处海拔1930米,比保山坝子高出270米。
大官市之后,有个路口,右边是320国道,左边是229省道(现在貌似改名555国道),229省道是去施甸县的路,其中,从这个路口到水长乡之间的18公里,是昔日的滇缅公路。
进入229省道,一路下坡。这段路两侧山坡上,全是松树,非常茂密,公路在林间穿越,满目翠绿,有种赏心悦目之感。
下坡16公里,进入一个坝子,不久出现一个村庄,路边有个醒目的标识:“七零七”。意思是说,滇缅公路从昆明到这儿是707公里,这段路上,除了“七零七”,还有“八零八”。
第二段:从水长乡到羊芋坪
过了“七零七”,随后是水长乡,滇缅公路从这开始,变成191县道。这条县道从水长乡一直到龙陵附近的320国道,全程102公里,大名鼎鼎的惠通桥与松山,就在这条路上。
离开水长乡,立刻爬山,6公里之后到第一个山顶,山顶上的村庄叫姜邑寨,海拔高度比水长乡上升217米。在随后5公里的路段上,又经过沈家坟、甘水沟、李山头等村子,在这一连串的村子中,最好看的一座叫羊芋坪,坐落在山坡上,错落有致。
1938年初次修建滇缅公路时,要求能通车即可,以后再逐步改善通车质量。所以,有些路段比较陡,直线坡度往往在15%左右,弯道处甚至能达到30%,换算成角度的话,大概是16度多一点儿。
第三段:从羊芋坪到惠通桥
过羊芋坪15.1公里,是个路口,左转是一条窄路,指路牌上写着“大蜂子窝碉堡”。路虽窄,但路面比较平,很好走,沿着它走8.5公里到下新寨,再徒步不到1小时,来到一个垭口,那里保存着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工事。从1942年日军来到怒江,到1944年滇西反攻,中日军队在此对峙2年,沿怒江修筑了许多工事,大蜂子窝只是其中的一个。
原路返回到191县道,再往前2公里,经过老鲁田和一丘田。1944年5月,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,进攻滇西日军时,此处筑有炮兵阵地,目标是江对岸的松山。
站在山顶,脚下深处,是怒江,横卧在怒江上的惠通桥,以及现在使用的公路桥,清晰可见。
平视对面,是一座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山,它就是松山。从这个角度看松山,简直小的不像话。因为,它的背景实在强大。那便是高黎贡——当然,松山也属于高黎贡。第一次看到高黎贡这名字,感觉是国外的某个山。其实这是景颇语音译,意思是“高黎家族的山”。高黎贡是横断山脉里最西端的一道,南北走向,北段在西藏,叫伯舒拉岭,走川藏公路就得翻越它,越往南越矮,它与怒山之间的山谷里,是怒江。
松山虽然不大,但滇缅公路跨过怒江后,围着它绕了多半圈儿。也就是说,松山居高临下,扼守着滇缅公路。所以,日军在占领滇西的2年时间里,在松山修筑了大量军事工事,目的是彻底截断滇缅公路。
离开炮兵阵地遗址,一路下山,来到惠通桥。从山顶算起,下山路长19公里,海拔从1534米,降到738米。路面全部由石头铺成,有人称它为石塘路。自漾濞开始,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路,最长的一段是惠通桥的两侧。
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,最初是用石头铺的。后来为了提高运输效率,从国外买来沥青,刚铺到惠通桥,日军来了,便宜了他们。
惠通桥在清朝就有,民国重建时,改用更先进的建筑材料,费用源自华侨梁金山先生的捐助。惠通桥建成不久,抗战爆发,修建滇缅公路时,又一次重建此桥,以便走汽车。1942年5月5日,日军进攻到这里,中国军队炸桥,1944年反攻滇西时修复。
有些文章里说,因为我军及时炸毁惠通桥,把日军挡在怒江西岸。实际上,当时日军已经泅渡过江,真正挡住日军的,是匆匆赶来的36师和飞虎队战机的轰炸。
在昆明的时候,多次听到飞虎队的故事,看到飞虎队的遗迹。这支由志愿者组建的队伍,自从入驻昆明后,将在昆明狂轰滥炸的日军飞机,打得再也不敢来,戈叔亚先生告诉我,很多老一辈的昆明人,很念飞虎队的好。这件事儿让我想起法国诺曼底的卡朗唐和比利时的巴斯托涅,前者至今仍把星条旗与法国国旗并肩升起,后者为美军建了许多纪念碑,因为,许多美国大兵为了他们而牺牲。
怒江这一段著名的古桥,有3座,惠通桥在最南,往北去还有惠人桥和双虹桥,双虹桥到惠通桥直线距离约63公里。这3座桥都在,双虹桥依旧能通行摩托车和行人,惠人桥仅剩桥墩。
第四段:从惠通桥到松山
过惠通桥,一路往上,一直爬到比较高的地方,有个比较大的镇子,叫腊勐。驻守松山的日军,起名拉孟守备队,就是因为它。
腊勐之后,是大垭口村,该村位于松山西侧。1942年日军从缅甸进攻到这里,发现滇缅公路围着松山转了多半圈,于是在松山上修建工事,试图以此扼守滇缅公路。
到了1944年6月,中国远征军进攻松山时,天上是美军飞机掌握着制空权,还天天跑到松山扔炸弹;地面上部署了150重炮,美国援助的炮弹敞开打,几乎把整座松山的土翻了一遍。可是,当71军往上冲时,迎面而来的是无数子弹——日军工事毫发未损。由于71军伤亡太大,换成第8军接着打,最终,打到9月7日,历时95天,伤亡7763人,才将松山拿下。
我方投入总兵力2万人的松山之战,日军是1300人。他们属于56师团113联队,在四面围困、孤立无援的情况下,这1300人居然在松山坚守3个月,除15人被俘、35人逃跑外,其余1250人均被我军消灭。
网上一些描述松山之战的文章说,中国军队久攻不下,于是挖地道,一直挖到松山主碉堡的下面,放进几吨炸药,把山顶彻底炸开,松山战役大获全胜。事实上,爆破时,主碉堡里的日军已经疏散了。如果亲临松山,您就能看到,山的各个地方,都有各式各样的单兵壕、机枪壕,一个接着一个,且全由交通壕相连,上面有覆盖,不走到跟前、根本无法察觉。几百个日军分散开来,令中国军队每走一步,都要付出很大代价。从炸毁主碉堡起,又打了18天,才获胜。
松山战役的惨烈程度,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。我曾拿着余戈先生的著作,把松山上的每个阵地都走了一遍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深深敬佩献身于此的抗日英雄们,但另一方面,对日军精心构造的阵地,以及它们的顽强,长叹一口气。
日军构筑的阵地,实在太细致了。层层设防、相互支撑,设施齐备。再加上日军单兵作战素质高,往往几个人,为数不多的弹药,就能挡住咱们一个连。
第五段:从松山到龙陵
过大垭口村,公路继续爬升,不远处就是滚龙坡。站在坡顶,松山、阴登山、竹子坡尽收眼底,这几个地方,都是当年的主战场。接下来,191县道一直往西南方向,接近龙陵时,汇入320国道。
龙陵所处的坝子不大,320国道从东北方向,进入县城。这一天,我行车193.2公里,用时11.5小时。
我认为,如果没有时间全程行走滇缅公路,起码也得走走保山到龙陵这一段。这段路,风景精彩,抗战遗迹众多。
下篇游记:从龙陵到畹町(5月6日发布),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。
滇缅公路上的龙陵,抗战遗迹比较多,值得仔细看看。随后,途经芒市,来到滇缅公路出境的地方:畹町。根据资料,滇缅公路国内段959公里,我在2015年的行车里程是942公里。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:自驾车行走滇缅公路第四天:从保山到龙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