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自上而下呈星火之势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画卷,正在徐徐铺开。
9月5日,上海市印发《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》,值得注意的是,与“聪明的车”相比,“智慧的路”在《方案》中得到了更多的笔墨触及:超前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路网设施,包括实施智能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等。到2025年,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。
不到一周前的8月31日,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表示,示范区建设区域将由此前的经开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扩展至全市500平方公里。在示范区2.0阶段建设完成后,经开区已经建成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,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。
两个特大型城市关于智能化基础设施改造扩建的先后表态,给车路协同这一万亿级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。而在全国范围内,很多地方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,开始打造自己的智慧交通样本。市场表现之一是,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头部玩家蘑菇车联从今年1月起至今,连续斩获地方政府订单,粗略统计,累计合同金额超80亿元,今年有望破百亿。
与单车智能的众多参与公司相比,车路协同更像是“巨头的战场”,除了蘑菇车联外,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等皆已下场入局。随着今年市场的集中爆发,作为自动驾驶的另一赛场,车路协同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市场机会。
蘑菇车联连获大单背后
在已经公开的信息中,今年1月、7月、8月,蘑菇车联先后和云南省大理市、四川省天府新区、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和北京市通州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落地项目金额分别为10亿元、30亿元、20亿元和16亿元。去年全年,蘑菇车联有两个签署协议的城市级自动驾驶项目,分别为湖南省衡阳市的5亿元和河南省鹤壁市的3亿元。
衡阳项目彼时是全球总金额最大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项目,也是蘑菇车联的“样板工程”,双方在智能终端、车路协同、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,共同推动自动驾驶在城市大规模落地运营。
据悉,衡阳项目覆盖200公里城市主干道,目前一期38公里项目(两条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主干道改造)已经落地,并陆续投放不同类型的自动驾驶车辆试运营,包括自动驾驶公交车、出租车、清扫车、巡逻车等。
成立于2017年的蘑菇车联是业内最早选择“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”技术路线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,最新估值30亿美元。公司创始人朱磊曾任百度垂直搜索技术委员会主席、滴滴副总裁等。
据介绍,蘑菇车联主要有三块业务,其一是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;其二是自动驾驶城市公共服务车队的运营,针对一些需求场景提供无人化作业,包括无人清扫车和无人环卫车等,解决行业的降本增效和劳动力不足等痛点问题;其三是构建智慧交通AI云平台,包括给城市管理者提供交通管理调度平台,给所有交通参与者提供新型智慧交通信息服务,如车道级导航等。
8月25日,蘑菇车联还和柳州五菱汽车工业签订了产业合作协议,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汽车开发、无人驾驶先导区示范运营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,拟对五菱工业现有车辆进行智能网联方向的联合升级改造,还将共同研发新车型。
此前,已经有一批媒体在衡阳闹市区体验了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车辆。有媒体认为,蘑菇车联的单车智能能力同样具有竞争力,而配合车路协同的路端传感器,单车智能的成本还能大幅下降。
新基建的投资计划落地和专项债的资金运用,或是今年地方政府纷纷“下单”的直接原因。
2021年11月,工信部发布《“十四五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》。提出到2025年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突破。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利用 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。
今年4月26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,会议指出,要加强智能道路、智能电源、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。
智慧交通是新基建建设的重中之重,车路协同又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一环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全国已有30个省(区、市)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,“十四五”全国投资规模或将超过15万亿元。
5月23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,包括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,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。6月30日,国常会决定,运用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工具,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,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、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%,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。
数据显示,截至7月末,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 3.47万亿元,从投向来看,基建类专项债占了大头。西部证券研报显示,前7个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占比排名前5的领域分别为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、交通基础设施、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农林水利,占比分别达28.9%、18.6%、18.5%、14.7%及8.3%。
9月7日最新的国常会指出,基础设施等事关发展和民生,要继续用好专项债补短板。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,10月底前发行完毕,优先支持在建项目。
巨头们的发力点
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当天,海通国际发布行业研究报告表示,未来自动驾驶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以“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”为技术路线,把城市场景当做落地的切入口,是未来自动驾驶领域最适合的发展方向,哪家企业能在这个方向占据先机,就有望在这一广阔的市场中成为领导者。这份研报认为,蘑菇车联是契合这一发展方向的重要标的,在不远的未来有望成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。
报告指出,如果能解决城市场景,对其他场景就能够实现“降维打击”。城市道路场景丰富,覆盖了复杂的中国路况和中国式驾驶行为,对于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演进意义重大,城市道路智能化又可形成资源复用的规模效应推动商业化。
报告预计,2026年至2030 年,在技术不断成熟,车端、路端、云端智能布局持续完善的基础下,C端需求逐渐被释放,同时随着自动驾驶市场机制的形成,企业盈利模式多元化,单车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迎来再一次爆发式增长;而网联赋能由于前期基础设施的加速构建,产业链逐渐成熟,市场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。
作为“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”的坚定践行者,朱磊曾表示,蘑菇车联的商业化路径可分成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以技术服务商角色出现,提供技术整套体系,有一定的商业和合作模式。之后通过Robobus、Robotaxi等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辆商业运营。未来,则希望通过整套云服务来盈利。“云的商业价值最大特点是规模大,从更长周期来看商业表现也会非常出色。”
8月15日,科技部发布《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》,将自动驾驶列为首批10个应用示范场景之一。
在9月2日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AI巨头商汤科技发布SenseAuto V2X商汤绝影车路协同平台,打造“聪明的车+智慧的路+协同的云”一体化分析决策方案,对车端、路端信息融合处理、分析,实现“车路云”一体化决策控制。
在近期举行的一系列高规格的行业论坛上,车路协同是各个分论坛和参会嘉宾讨论的关键词。在8月底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,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,单车智能像车大灯,车路协同像路灯,两者相辅相成。
2018年年底,百度正式开源了Apollo车路协同方案。次年与绍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达成合作,共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城。此后,百度还中标了河北沧州、广州黄埔、上海嘉定、北京经开区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等相关项目,项目金额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。
8月30日发布的百度财报显示,截至第二季度末,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订单计算,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51个城市采用,覆盖范围较一年前的20个城市持续提升。
在《智能交通7讲》中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提到,用车路协同方案做自动驾驶,是百度坚持、并且看好的技术路线。
今年4月,百度Apollo发布了车路协同开放平台2.0——“开路”,包含路侧软件平台、路侧参考硬件和云服务平台3大部分,开放感知、预测、地图、标定等基础能力,这意味着百度Apollo从“自动驾驶开放”升级到“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全面开放”。
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总体架构是由1+3+N组成,即1个数字底座(车路云图)、3个智能引擎(Apollo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、MaaS出行)和N个场景应用做支撑。N个场景应用包括以智慧交管、智慧高速、智慧停车为代表的数字化,APP、车机、度小镜、智能路口为代表的网联化,以及Robobus、Robotaxi、阿波龙为代表的自动化。
除了下重注的百度外,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等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车路协同。
从2018年云栖大会开始,阿里正式将汽车升级为公司的战略方向,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全新的“智能高速”,由AliOS联合阿里云、达摩院、高德、支付宝、千寻位置、斑马网络等共同完成。从其设想可以看出,阿里希望能在交通领域“下沉化”,建立起以自动驾驶汽车+路侧“感知基站”+云控平台的产业闭环。
在9月初刚刚结束的泰达汽车论坛上,腾讯副总裁、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,今年是腾讯入局汽车产业第5年,腾讯已与40多家企业构建丰富的车上生态。2019年起,腾讯与电信运营商、交通部门合作,推出车路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,随后逐步与生态伙伴探索精准公交、MaaS出行等场景解决方案,推行泛V2X,以小程序、APP实现车路云网信息闭环。交通产业连接器的定位和实现路径日趋明确。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,腾讯希望以产业连接器的角色联合相关企业,构建基础设施、平台服务、业务应用3方面的车路协同生态,从触达用户的视角去进行生态布局,最终形成数据闭环。
华为在2018年确立了以车路协同为主的未来发展路线,其在2018年先后发布了C-V2X芯片、首款商用C-V2X RSU(路侧单元)、Ocean Connect智能交通平台以及移动数据中心MDC600。
当年,华为还参与了江苏无锡的城市级车路协同平台——“车联网(LTE-V2X)城市级示范应用”项目。站在产业链角度,华为在车联网的端(车载智能及联网设备)、管(车联网基础设施)、云(车联网平台)等领域相继推出相关产品。覆盖车端、路侧和通信3端,且多项技术位于行业前列。
争议中前行
小马智行CTO楼天城曾做过一个类比,“单车智能是军队中每个士兵的能力都很强,车路协同更多是军队指挥系统,两者相互促进,并不矛盾。”
但业内对车路协同的模式也存在不同的声音。原华为自动驾驶负责人苏箐曾指出,车路协同系统并不能完全填补单车智能所无法企及的部分,而单车智能完成度高,就不需要车路协同了。地平线联合创始人、CTO黄畅在3月的一次访谈时表示,车路协同听上去很美好,技术上也容易落地,但要想实现大规模商业运作却很艰难,会面临责任归属、法律法规、道德维度、市场监管、成本分摊、价值分配、商业保险等诸多复杂因素。
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文远知行曾做过一个数学模型:10公里的路,200米一个路灯杆,共50个,如果完全靠路端传感器,一个路灯杆在365天里有一天不亮,364/365再做50次方,几率是87%,即10次中会有1次可能出危险。
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此前认为,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时至今日仍未形成大规模应用,特别是仍未形成市民可使用的商业应用,未来哪个领域能够形成大规模应用,仍需继续观察。
有观点认为,车路协同在国内的标准还没有被敲定,企业之间也在处于各自摸索阶段。相关技术需要一揽子持续性的相关政策。前几年,国内曾采用LTE-V技术作为车联网的主流标准,更早选择DSRC标准的企业要面对前期投资沉没的风险,而随着5G技术的到来,LTE-V技术也可能面临淘汰。
此外,在车路协同的技术发展模式下,乡村小路改造、城市场景下行人规范等问题,都会对车路协同的技术进一步发展提出更大的挑战。
上世纪50年代末,一条埋入大量通信设备的高速公路在美国新泽西州出现,这被视为最早的车路协同方案。2004年,在美国电影《我,机器人》中,威尔·史密斯乘坐的自动驾驶汽车不仅可以准确甄别周围交通和前方路况,还能帮助驾驶者做更精准的驾驶决策。
科幻电影中的桥段现在正一步步照进现实,当万物互联那一天真的到来后,相信车和路的界限将不再清晰。